首页 新闻 国内 正文

下药案:社交辨别难,杯子不要离手了

2020-07-25 15:05   来源: 光明网

广东省深圳市一名女子涉嫌在一家餐厅被她的伴侣下药:一名涉嫌被强奸的男子已被警方拘留。根据早些时候的媒体报道,深圳福田派出所收到了女性警察的报告:2020年7月4日晚上,当他在餐厅与一名男子共进晚餐时,餐厅员工告诉他,他的饮料已被男子倒进粉末中。经过调查,嫌疑人赵某于7月14日被捕,并被带回调查。


这件事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关注,因为男女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关系中极为普遍和普遍,而约会和饮食是最常见、最有效、成本相对较低的公共或私人社交方式。在当前的社会交往环境中,不要说曾经有过一位或几位熟人,即素不相识的人,在彼此之间建立了一定的关系或网络,也常常选择吃饭的方式。然而,在中国,可以说,几乎所有的食客都不认为他们在预约吃饭的时候会被下药,所以他们对碗里的软硬饮料或汤盘没有意识和预防措施。正因如此,所有外出就餐的市民,都要在换上吸毒的人之后,呼吸一口冷气,密切留意这件事。


1994年,清华大学学生朱玲的铊中毒案多次引起20多年的舆论浪潮。但是,即使把注意力集中在各个方面的吸毒者最有可能是通过朱玲的杯子被下药,一些社会知识还没有出现。事实上,朱玲案之后,还存在铊或者其他毒物中毒的情况。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在公共场所"杯子不离手"、"杯与人"、共享晚餐等常识不能成为一种普遍做法,那么下药的人往往不准备把烈酒混入低度酒精和其他"笑话"行为,造成伤害甚至死亡的后果,还会继续发生。


其实,这种情况是现代社会方式与前现代人际交往习惯碰撞冲突的必然结果。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很多人的社会行为习惯还停留在农业社会,而在工业化社会,随着大规模社会形态的出现,公私社会关系的复杂化,相应产生了一批社会礼仪,规范和行为规则。进入大学后,大学生公共社交活动的增多,个人人际网络的普及,使得"杯不离手","随大流"等几个重要的行为规范成为新生入学时特别强调的内容在一些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人们从初中和高中就开始学习在社交场合"杯不离身"和"与他人同行"的行为准则。 这一规范也是一些公共社交场所经常摆满"自取"酒水的主要原因之一,不管是喝了还是没喝,杯子一掉到桌上就被服务员立即收走。


杯子不离开手"杯子随人"应该成为社会行为的习惯。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新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