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经 正文

疫情对我国5G有何影响?应用场景落地步伐有望加速

2020-05-25 16:58   来源: 中新资讯网

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在国内迅速蔓延并波及多国。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疫情防控进行研究部署。全国上下万众一心、齐心应对,通过采取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推迟返工时间等措施,力求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受疫情影响,我国5G网络建设、用户发展产生一定程度延缓,但5G在疫情防控中的创新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有望进一步加速。

  一、短期延缓我国5G发展

  5G网络规划建设延迟。年初各地两会上,地方政府纷纷释放将加快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信号;但受疫情的影响,5G网络规划建设进度出现不同程度延迟,甘肃、江西、安徽等省份均发布了5G项目延期招标公告。同时,由于防控疫情的需要,网络建设施工人员出现人手短缺,一些小区、商业楼宇等无法进场施工,物流不畅导致5G设备无法到位,在建项目也可能出现延期交付的情况。

  5G用户增长放缓。部分疫情严重区域政府明确要求对外服务的营业厅暂时关闭,部分学校、社区、村庄采取封闭管控措施,运营商营业厅复工受到较大影响,线下营销活动难以开展,影响存量用户向5G和千兆网络升级。同时,疫情还将抑制5G手机换机需求,本应为销售旺季的春节假期遭遇“冷场”,IDC预测一季度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约30%,对5G用户增长造成负面影响。

  5G产业链受到冲击。一方面,运营商5G招标延迟、投资放缓,5G上下游供应商短期将面临销量下降、存货上升、现金流压力加大等风险。另一方面,核心疫区武汉是我国重要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长飞和烽火占全国光棒产能的40%,华工科技、光迅科技等是重要的5G光模块供应商,浙江、广东等电子信息产业大省疫情也较为严重,若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关键元器件供应可能面临吃紧状况。

  二、5G应用场景加快落地

  这场疫情在延缓我国5G网络建设和用户发展的同时,也让国人第一次大范围感受到5G+多种新兴技术所带来效率提升,5G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步伐有望加速。

  一是凝聚了数字化转型新共识。疫情防控对经济社会活动产生重大影响,让更多的企业家、管理者和人民群众认识到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G、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作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路径,将有效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是激发了在线应用新需求。为了控制疫情,封城、居家隔离等手段促进了“宅”经济的发展,游戏、视频成为居民在家中娱乐的主要方式,在线教育助力学生“停课不停学”,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极大降低了错峰复工、延迟复工对企业经营的影响。疫情在推动在线应用发展的同时也激发了公众对更大容量、更快速度的信道的需求,让5G的应用场景变得更加清晰、可行。

  三是拓展了行业应用新空间。抗击疫情的过程中,5G+高清视频、5G+远程医疗、5G+智慧防控等行业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防疫效率。例如,5G直播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进度,同时在线人数超过8000万。武汉协和医院的5G远程会诊平台能够实现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进行异地远程会诊。中国联通推出5G+热成像人体测温信息化平台,对流动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体温筛查,旅客体温检测和通行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

  三、以5G为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受疫情的影响,社会总需求下降明显,投资、消费、出口均受到冲击,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建议加大5G投资力度,加快5G应用推广,将5G打造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第一,加快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对冲下行风险。把5G网络建设作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推动电信运营商加大投资、加快建网,确保招标总量、建设规模等不受疫情影响,带动5G产业链上下游景气度提升。推动5G在电力、水利、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应用改造,促进传统基础设施向智能化新型基础设施升级,构筑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坚实基础。

  第二,加快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增长方式。加快出台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融合标准,推动5G在工业、交通、能源、农业等垂直行业的应用创新,利用新技术、新模式、新管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打造示范应用标杆,加大复制推广力度,加快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第三,加快推进智慧社会建设,提升治理能力。推动5G在电子政务、智慧城市的创新应用,加快形成以数据为驱动的政府决策机制,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大力发展“5G+远程教育”、“5G+智慧医疗”等新模式,提升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覆盖范围,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责任编辑:colin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新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