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 正文

“西城大爷”是如何确诊的?揭秘一直在岗的“病毒前哨”

2020-06-28 09:44   来源: 互联网

  

是谁确诊了此轮疫情的第一例患者?

面对北京连续56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的压力,是谁坚定地按流程上报,为北京的及时行动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是宣武医院方舱PCR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团队第一时间准确解读了“西城大爷”的核酸结果。

王培昌,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6月26日,团队负责人、该院检验科主任王培昌说:“我们没有丝毫迟疑犹豫过。”隔着电话线,他语速平和地说:“第一例患者确诊使用了两种不同试剂,经过‘双试剂检测、双靶标均阳性’后最终确诊,整个检测、上报过程符合流程。”

因为专业所以果断

6月10日下午,家住西城区的唐先生因间断发热到宣武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按照流程,医护人员对他进行了咽拭子采集并送检。

当时,北京已连续56天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其实,之前各大医院的检验团队从未间断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发热门诊患者、急诊患者、普通门诊患者及待入院患者,都要按拟似样本对待,没有一刻松懈。唐先生的样本送检并没有特殊对待。”王培昌医者心细,语速放慢,尽量少地使用专业术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一般分为样本采集、样本接受、信息录入、病毒灭活、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结果审核与报告7个步骤。一批标本做下来,大约需要8个小时。

意外总喜欢突袭。

唐先生第一次报告出来了,“双靶标阳性”的结果让身经百战的王培昌和同事们心里一紧。“立刻启动预案,进行第二种试剂复测。”宣武医院检验人员思维里没有猜想,更没有大概,只有按部就班地按流程操作。

王培昌回忆,虽然在这例之前,也出现过个别患者的ct值略有异常,但是并没有出现过双靶标均强阳性的结果。“每次有异常,都会第一时间采用第二种试剂复查。相当于换一种检测系统,类似于验算。”

第二轮结果依旧是“双靶标明显阳性”。王培昌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回溯整个检验过程,排除污染可能后,给出了咽拭子检测阳性的最终结果。此时,是6月10日23时50分许。“第一时间上报。”他说,我们给出的结论是,核酸阳性患者结果可靠性为99.99%的准确率,报告错误的概率不到万分之一。

6月11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西城区副区长缪剑虹通报,本市西城区10日出现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当时,王培昌和同事们已经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他说:“虽然检验在患者就诊流程中处于下游,但通常最早发现患者的确诊信息。现在来看,我们的预警起到了作用。”

“病毒前哨”一直在岗

也是从那时起,王培昌和同行们更忙了。“24小时,连轴转”“平时下班偶尔还能运动一下,现在没有周末和‘下班’,一到家就想摊在床上”……王培昌和同事们的话,直率实在。

作为“病毒前哨”,检验员也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面对一个个拗口的实验设备、不会拼读的专业名词,大家难免会问,检验过程中“人”发挥了多大的?

“检验是设备在做,这绝对是个误会,是错误的。”整个采访过程中,王培昌罕见地用了如此坚决的词,他耐心地给出解释,任何一套设备都要靠检验员提前进行性能验证和评价,做好质量控制和验收。对于最终数据结果的判读,也需要很高的技术经验积累。而且核酸检测的全流程中,有很多危险的环节需要手工操作。比如在核酸提取加样过程,检验员需要将裂解液、结合液、蛋白酶、样本加入到盛有核酸提取试剂的96孔板,每个加样环节都是以微升为单位,其中最小加样量需要达到1.5微升,相当于一滴水的三十分之一。“每一次提取都是人工完成的。”

不仅如此,检验员的工作环境也是大家难以想象的——在标本处理区,负压实验室环境,全套的三级防护,一般人全副武装静坐十分钟都会出现憋气难受的状态,更何况检验员需要精神高度集中,手里要有准儿,脑子里还要有谱,一个班七八个小时起步,有时需要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出来后连话都懒得说。“没话,也就没人抱怨。”王培昌开了个玩笑。他说:“大家都尽量利用短暂的休息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没什么特别的,这就是本职工作。”

从6月12日至6月22日0时,北京市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累计采样294.8万人,累计检测量234.2万人。每一个样本都要经过包括王培昌在内的检验人员的手。“在最短时间内筛查出所有新冠肺炎患者,尤其是找到无症状感染者,是最核心、最关键的地方。”王培昌说,为了提速,检测员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想尽了办法。比如在前方采集时就使用具有病毒灭活效果的咽拭子采集管,为后续实验室“缩短”流程。

团队的“战斗力”提升也有秘方儿。王培昌说,从事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必须持PCR上岗证。宣武医院检验科有15个有“证”的检验员,“我们团队有3名同志曾经支援过小汤山医院,带回了宝贵的经验。他们成为了这次的骨干,一对一地带‘徒弟’,经验共享,技术互助,无人藏私。”

初心在方寸

还有一个常见的提速方法是“拼团”检测——原本采集咽拭子,是一人一管,双拭子采集,放入一个采集管;现在在低风险地区开始尝试“三人混采”,三人一组,每个人用二根咽拭子采集棉签,一根放入单管,另一根放入混采管。“先检混采管,如果是阳性,再对三个单管复查,确定到底是谁可能感染。”王培昌解释,这种方法,直接将检测效率提高了3倍。但是与一人一管相比,分析的敏感度会略有降低。不过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的经验是,只要前方采集有效,对于结果影响不大。而且这种混采方式主要是用于低风险地区的快速排查,所以请大家放心。”

目前,越来越多的检验人员、检测技术助推着北京核酸检验进入快车道,日核酸检测能力由4万份提升到30万份以上,如果按规定比例进行混检,日均可检测100万人以上。

除了忙碌的工作,王培昌心里还有另一件“头等大事儿”——检验员的培训和人才储备。“国家对于高致病性微生物实验室有非常高的要求。生命至上和检验质量保证是重中之重。”他介绍, “很荣幸参与了实验室操作标准手册和流程制定,团队的培训也是我亲手做的。个人的防护要时刻督导,实验室人员安全,也是实验数据准确安全的前提。”

对于幕后突然转“台前”的转变,王培昌说,检验在诊疗过程中像是“眼睛”,在临床发现、疗效评估等方面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次疫情防控,很多市民了解到检验的重要。但就检验员而言,其实并没有过多的“秘密”,只是一群干活儿按部就班的普通人。这群“普通人”不普通的一面,是仁者之心、医者之德;面对狡猾的病毒,他们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勇气,有担当,有守护家园的使命感。

如今,“西城大爷”已经从ICU转回普通病房,王培昌和同事们依然忙碌在检测一线。他说:“相信疫情很快可以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充分认识到了疫情防控的长期性,在人力和物力上做好长期准备。等这波疫情过去后,我们要安排人员轮休,让大家喘口气儿。”


责任编辑:七七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新资讯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